中国渤海湾和黄海沿岸14处重要迁徙水鸟栖息地加入世界遗产地预备名单

选择其他语言:

中国渤海湾和黄海沿岸14处重要迁徙水鸟栖息地加入世界遗产地预备名单

East Asian-Australasian Flyway Partnership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中国渤海湾和黄海沿岸的14处湿地近日加入世界遗产地名录的预备清单,这是中国的滨海湿地得到认可和保护工作迈出的重大一步。

黄海(包括渤海湾在内)的大面积泥质滩涂、沙质滩涂及与之相连的周边栖息地是全球面积最大的潮间带湿地之一,涉及中国、朝鲜和韩国。该地区也是世界最重要的迁飞路线——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最为重要的迁徙水鸟停留地。

在北方的春季,斑尾塍鹬(东北亚亚种baueri和中部亚种menzbieri))的迁徙种群从位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非繁殖地起飞,在经过长达七天七夜的连续飞行后,会在黄海停留和补充能量,之后再向俄罗斯北极地区和阿拉斯加的繁殖地迁徙。此刻,超过1万只斑尾塍鹬已回到这次列入世界遗产地预备清单中的一块滨海湿地——地处中国和朝鲜边界的鸭绿江河口湿地。

Bar-tailed Godwit © Eugene Cheah/EAAFP

红腹滨鹬的两个亚种(rogersi和piersmai)也在黄海滩涂区停留,60%的红腹滨鹬全球种群会在另一个这次列入世界遗产地预备清单中的湿地——渤海湾滦南湿地停留。

Red Knot © Martin Stokes

极危物种勺嘴鹬目前全球种群数量不足1000只,其生存严重依赖于苏南沿海滩涂,特别在秋季迁徙期间。

Spoon-billed Sandpiper © Eugene Cheah/EAAFP

该地区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迁徙水鸟停留地,也是包括易危物种黑嘴鸥和濒危物种黑脸琵鹭在内的本地特有受威物种整个繁殖种群的重要栖息地。

数百万只依赖这些湿地生存的水鸟是黄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指标,这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渔业、旅游业、减灾和适应气候变化等,为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福祉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支撑。该地区约有2亿多人口,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500人,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沿海地区。

黄海栖息地的丧失以及迁徙水鸟所遭遇的困境令人担忧。2012年9月在韩国济州岛举行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第五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有关方面呼吁确保建立一个针对黄海(包括渤海湾)潮间带湿地及其鸟类保护管理的适宜框架。在本次大会上,所有拥有选举权的政府全票通过了一项名为“保护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及其受威水鸟,特别是黄海地区”的决议。此后,中韩两国于2014年和2016年先后在北京和仁川分别由北京林大和韩国环境部组织举行了研讨会,以便落实该项决议。2016年8月,两国共同召集了研讨会,来自中韩两国负责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的政府部门代表就黄海滨海湿地的世界遗产申报问题进行了讨论。2016年在夏威夷召开的第六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通过了另外一个名为“在全球范围内保护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潮间带栖息地,特别是黄海地区及其迁徙水鸟”的决议。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具体负责中国世界遗产地的申报工作,一直在积极开展关键遗产提名地的认定工作,并与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合作,在中国自然保护非政府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技术援助下,扩大现有的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住建部认识到,预备名单可能并不全面,但随着申报工作的推进,可能会有更多的地点纳入到名单中。

中韩两国对黄海滨海湿地申报世界遗产地的工作让人们日益认识到这些湿地对于全球的重要性,有望使这些地方得到更好的保护管理,从而有助于迁徙水鸟的长期生存。

 


Contact Details

Mr. Spike Millington
(EAAFP — Chief Executive)
Office: +82 32 458 6509
Email: chief@eaaflyway.net 
(9 am to 6 pm)

Tomoko Ichikawa
(EAAFP — Communication Officer)
Office +82 32 458 6504
Email: communication@eaaflyway.net
(9 am to 6 pm)


Relevant Link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