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会速递 | 吕忠梅代表:潮间带滩涂正成为地方利益牺牲品

    2015-03-09 财新网 在辽宁丹东鸭绿江口的吹海造地(摄影:周海翔)   潮间带滩涂具有地势平缓、利于填埋、无人占有或居住的特点,极易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获取廉价土地或开发利用相关资源的牺牲品。   【财新网】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经济学院校长吕忠梅教授此次两会提交了“关于高度重视湿地生态功能,加强潮间带滩涂和候鸟保护的建议”。以下为建议全文: 作为滨海湿地最为重要的类型,潮间带滩涂对于人类乃至整个地球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其作用不可替代:它是数百种滩涂生物重要的产卵及育苗场所、渔业资源的重要保障,世界上有超过25%的野生水鸟以此作为栖息地;它可以消纳沿海滩涂污染、抵御台风等极端天气,对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意义巨大。 但潮间带滩涂具有地势平缓、利于填埋、无人占有或居住的特点,极易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获取廉价土地或开发利用相关资源的牺牲品,各地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潮间带滩涂进行了大规模集中围填。尤其是近30年来,全国海岸城市大多进行了不合理的、甚至超大规模的填海造地、建造海堤、围海养殖活动,致使大量珍贵的潮间带滩涂消失。据数据显示,早在2000年,我国潮间带滩涂资源已损失过半,到2013年底,围填潮间带滩涂达到84.2%。其中,淤泥质岸线滩涂被围填最多,31年间共减少了2326.66公里。这些忽视生态保护、失控而盲目的大规模围填海行为,将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威胁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急需建立有效的潮间带和候鸟保护制度。 大杓鹬抓蟹子 (摄影:周海翔)     一、滨海潮间带湿地和候鸟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虽然加入了《湿地保护公约》并出台了相关制度与政策,批准设立了一批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留住了部分潮间带滩涂,但保护的范围与力度十分有限,不能有效控制开垦湿地行为,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1、部门规划冲突,导致一些重要湿地保护受阻,甚至可能加速湿地消失 根据现行的管理体制,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由国家海洋局制定,湿地保护与管理由国家林业局行使,由于部门分割且缺乏协调与协同机制。正在实施的《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未将潮间带湿地保护纳入,如果这个规划得到落实,将会带来25万公顷的潮间带滩涂“合法”消失。调查显示:目前黄渤海沿岸11个填海工业园(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按照《海洋功能区划》,属于可开发区域;而按照林业部门《湿地保护规划》则属于重要湿地,不得围填。目前,辽宁、山东等省划定的“渤海海洋生态红线”也未将大部分潮间带滩涂纳入保护范围,现实中的围填海工程基本上是从潮间带滩涂开始顺岸平推,逐步向海洋深处围填。 2、潮间带滩涂生态服务功能重视不够,经济效益低,违法行为高发 我国目前对潮间带滩涂利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围填,二是发展养殖业,目前的潮间带利用方式破坏滩涂资源,严重影响其生态服务功能。据统计,2011年,我国潮间带滩涂生产的水产品达800万吨,占全球总量近20%。而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的2011年度报告指出,我国潮间带滩涂的开垦所造成的生态损失(包括水源净化、氧气补给和土壤形成等自然过程)高达1800多亿/每年。如果更多的潮间带湿地被不合理利用,生态损失还会加剧。 一些地方的围填海控制性指标和海岸工业园区缺乏科学合理规划,大量围填潮间带滩涂未能获得预期经济效益。调查发现,多数填海而建的工业园均不景气,如曹妃甸工业区有一半停产或废弃,花园口经济区三分之二企业处于停产停建状态。且大多数沿海滩涂的工业园区都集中了石油化工等重工业、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如果不能严格控制污染,还可能对海洋安全造成威胁。 《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21条规定:“严格控制围填海工程。禁止在经济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繁殖场、索饵场和鸟类栖息地进行围填海活动。”但该规定基本上没有得到执行,违规填埋、未批先填、批小填大、化整为散违规申请填海指标等行为十分普遍,这与填海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薄弱、环境影响评价缺失生物多样性的评价也有一定关系。 3、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够,海洋生物、候鸟数量急剧下降甚至灭绝,引发全球关注,影响中国形象 潮间带滩涂为各种不同食性的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条件,是鸟类远距离迁徙通道上的重要迁途停歇和觅食地。渤海湾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咽喉要塞,每年利用渤海湾湿地停歇、繁殖和越冬的各种水鸟有150余种,数量以百万计,其中有20种鸻鹬鸟类的数量达到国际“重要意义”标准。由于渤海湾遭到大规模围填,给鸟类迁徙带来毁灭性灾难。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调查报告惊呼“黄渤海沿海湿地观察到的水鸟种的数量每年下降5-9%,极度濒危的勺嘴鹬更是下降了26%,为地球上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所罕见!”据调查,目前至少有33个候鸟种落入濒危、近危状态,令人担忧。鸟类生态状态引发全球关注,对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带来不利影响。   二、关于加强潮间带滩涂和候鸟保护的建议 目前,我国潮间带滩涂生态状况正在急剧恶化,生态平衡已被打破,部分区域已不可恢复,急需提高对潮间带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的认识,加大保护力度。我国作为《湿地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国、《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伙伴》的成员国,也肩负着加强黄渤海潮间带滩涂保护和候鸟保护的不可推卸的国际责任。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对潮间带生态服务功能的认识,重新评估潮间带滩涂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经济学价值,建立海洋生态系统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综合决策机制,修订《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将已经规划为可进行围填海尚未填埋的潮间带滩涂,列为禁止开发区。各省市的海洋功能区划也应尽快进行调整。 2、建立潮间带滩涂保护和候鸟保护协同机制 由国家林业局与国家海洋局联合划定全国海洋生态红线,修改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可参考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对我国60块重要的潮间带滩涂的分析报告,再结合我国的调查实际,将需要保护的潮间带滩涂列入生态红线,进行永久保护。 由环保部、国家海洋局共同修改完善《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按照《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法》将海洋开发规划和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尤其是鸟类生存需求纳入评价范畴,把对鸟类及其栖息地的影响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3、加大执法力度,建立潮间带滩涂保护和候鸟保护的联合执法、联动执法机制,加强司法保护 在新的《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生态红线》出台之前冻结正在进行的填海的项目。遵守并履行2012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决议“在彻底完成对‘东亚——澳大利西亚’一线生物多样性需求的评估之前,停止批准在该地点对潮间带滩涂进行填海作业的行为。不论其目前处于何种保护状态”的承诺,暂停批准潮间带滩涂的填海项目。 加大涉及潮间带滩涂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的信息公开和严格执法力度,鼓励公众参与,鼓励环境公益诉讼,加强潮间带滩涂和候鸟的司法保护力度。 国家海洋局和各省市政府加强填海项目调查,一旦发现违法,及时处罚,恢复滩涂。将潮间带滩涂保护纳入政府生态考核和向地方人大报告工作的内容,明确主体责任,实行严格问责。 来源:财新网   “让候鸟飞”是由知名媒体人邓飞发起,全国多家公益机构参与执行的野生鸟类保护公益项目,旨在搭建中国护鸟网络,保护野生鸟类及其野外栖息地。2012年底,“让候鸟飞”成为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下的专项基金,也是全国第一个以候鸟保护为主题的公益基金,并获得合法公募资质。 点击“阅读原文”…


    Continue reading
  • 寻找”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

    视频及文字源自OPCFHongKong   中华凤头燕鸥(Sterna bernsteini),是全球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当前其野外成鸟数量估计不足50只。它们曾经在长达60年的时间里被认为已从地球上消失,直至2000年才重新被发现仍未绝种, 故它们便被誉为“神话之鸟”。我们两个来自香港大学的大学生今年六月前往浙江离岸海岛见证和研究它们的繁殖过程,以及了解当地中华凤头燕鸥正在面临的威胁。 原文链接,请点击这里。  


    Continue reading
  • 全世界第3处澎湖成“神话之鸟”繁殖地

    原标题:全世界第3处 澎湖成“神话之鸟”繁殖地   台海网(微博)7月31日讯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全球不超过50只的“神话之鸟”黑嘴端凤头燕鸥,6月间在台湾澎湖县自然保留区鸡善屿现踪,也让当地成为全世界确认的第3处黑嘴端凤头燕鸥繁殖地。 据报道,黑嘴端凤头燕鸥数量极为稀少,被世界各国列为“极危”鸟种,一度几乎消失在人类视野长达60多年。 台湾澎湖县自然保留区无人岛于2012年首度发现1只,去年及今年又再次被发现成双成对出现于澎湖鸡善屿并开始繁殖,显见已稳定地在澎湖生态繁衍。 据报道,澎湖也成为目前世界已确认的第3处黑嘴端凤头燕鸥繁殖地,另2处分别是浙江省韭山县、台湾连江县马祖地区。 发现人澎湖县野鸟学会调查组长郑谦逊表示,在马祖列岛的中岛拍摄到黑嘴端凤头燕鸥,虽然数量只有12只,但已是纪录上发现的最大族群量。 澎湖县农渔局指出,这次黑嘴端凤头燕鸥是于6月间发现,但基于生态保育考虑,迟迟不敢对外公布,深怕民众好奇登岛破坏生态栖地。 澎湖农渔局强调,凡欲进出自然保留区、野生动物保护区皆须向澎湖县政府农渔局申请许可,恣意登岛属违法行为。 原文连接:http://news.ifeng.com/a/20140731/41387916_0.shtml 相关文件:http://www.hkbws.org.hk/BBS/redirect.php?tid=21535&goto=lastpost#lastpost


    Continue reading
  • 5月4日至8日 鸭绿江国际观鸟周

    本报讯  记者 戚文  3月28日从市贸促会举办的媒体见面会获悉,我市将于5月4日至8日在鸭绿江口湿地观鸟园举办“2014中国(丹东)鸭绿江国际观鸟周”活动。     本次观鸟周活动主题为“城市与鸟,生态家园”。活动分别为观鸟周启动仪式、2014国际大学生观鸟大赛、世界最佳观鸟地文化沙龙、生态和谐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丹东国际自然生态摄影大赛及摄影展、鸟类主题展览会、青少年公益爱鸟环保系列活动和健康徒步观鸟行。全新的观鸟园正在紧张建设中,园内分为展示中心、观鸟亭、观鸟平台和道路四部分。观鸟周的官方网站“鸭绿江国际观鸟周”已经建立,域名为www.yalubird.org,观鸟周微信公共平台也同步开通。     会上,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严梅芳就观鸟场地问题提出建议。她说,观鸟场地以生态自然为好,防止车辆行驶等人为因素影响观鸟效果。东港市旅游局副局长潘正大希望能让本地的大学生参与到观鸟活动中,体现地域特色。(记者 李新新 摄影报道) 附:2014中国(丹东)鸭绿江国际观鸟周系列活动 原文链接 :  抱歉,链接已不可用。


    Continue reading
  • 江苏如东最大拼图勺嘴鹬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来源:人民网-旅游频道  2014年04月29日08:12 4月27日,由江苏洋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勺嘴鹬在中国、江苏观鸟会、如东掘港小学等单位组织的世界上“最大的文蛤拼图”在如东小洋口国际温泉城举行拼 图,来自各地的75名护鸟志愿者和学生用45000个文蛤贝壳,拼成了一幅长14.94米、宽14.85米的勺嘴鹬图案。经专家现场测量签定,上海大世界 基斯尼总部现场颁发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大的文蛤拼图勺嘴鹬”证书。 据了解,主办这次活动旨在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和保护珍稀鸟类意识,营造和谐的生态环境。   原本连接: http://travel.people.com.cn/n/2014/0429/c41570-24954511.html 相关视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EpeMqEVpzs&feature=share


    Continue reading
  •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崇明岛的最东端,是由长江径流夹带的巨量泥沙在江海的相互作用下沉积而成,目前仍以每年80-110米的淤长速度向东海推进。它是长江口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其南北狭,东西宽,区内潮沟密布,高、中、低潮滩分带十分明显,是亚太地区迁徙水鸟的重要通道,也是多种生物周年性溯河和降河洄游的必经通道。 崇明东滩同时也处于全球鸟类八大迁徙路线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路线中段,是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在这里,鸟儿休憩觅食,补充能量,以恢复它们在飞行过程中损失的近60%的体重,作为候鸟们北迁的第一站和南归的最后一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过境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越冬候鸟的重要栖息地,每年均有近100万只次迁徙水鸟在保护区栖息或过境。 经历年调查,崇明东滩记录的鸟类有290种,其中鹤类、鹭类、雁鸭类、鸻鹬类和鸥类是主要水鸟类群。目前已观察到的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鸟类共39种,占崇明东滩鸟类群落组成的15.06%,其中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4种,分别为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黑鹳(Ciconia nigra)、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和白头鹤(Grus monacha);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35种,如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小青脚鹬(Tringa guttifer)、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鸳鸯(Aix galericulata)等。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有20种。除此之外,保护区还记录中日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协定的物种156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物种54种。这些物种资源属于濒危鸟类就占鸟类总数的15%,有的则极其稀有(如黑脸琵鹭,种群数量极少,全球仅1500余只),大部分为洲际迁徙候鸟。 原本连接:http://www.dongtan.cn/sites/dongtan/baohuqu.aspx?ctgId=b7c758d2-8f23-4bda-a8c0-c0bd4c3765f0


    Continue reading